刘希平在全省高校寝室卫生管理和文明建设工作现场会上提出
深入开展文明寝室建设 营造良好教书育人环境
6月14日,全省高校寝室卫生管理和文明建设工作现场会在绍兴文理学院召开。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在会上强调,各高校要结合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夏宝龙省长有关搞好高校寝室卫生、加强学校管理的讲话要求,深化认识,强化管理,改善条件,深入开展文明寝室建设,切实改变学生寝室卫生状况,提高学生寝室教育管理服务水平,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会前,全体与会人员参观了绍兴文理学院公寓学生工作场所,观看了学校加强寝室教育管理工作展览和宣传片。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蒋胜祥主持会议,团省委副书记王征、绍兴市副市长丁晓燕、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吴永良等出席会议。全省各高校校长、分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团省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近180人参加会议。
刘希平指出,加强寝室卫生管理和文明建设,是各个高校都应该做好的本职工作。在这个问题上,既要就事论事,更要就事论人。高校育人,不仅表现在课堂、各类实验室教学、社会实践活动中,还表现在校园环境上。寝室是学生休息、学习、交友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一个整洁的寝室,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热爱劳动的兴趣和常为他人着想的集体主义思想,而这些正是学校教书育人所希冀达到的目的,也是家长和社会所希冀达到的目的。因此,我们既要切实把寝室卫生抓好,更要把加强寝室卫生管理和文明建设作为育人的大事来看待,以此促进学生品德教育和实践走向深入。
刘希平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寝室管理。每个学校都要根据实际,制定相关寝室卫生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宣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这些要求是合理的,本质上是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每个学校寝室卫生管理要求可以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整洁、安全、和谐都应该做到。一定要强化学生在寝室卫生管理和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做好加强寝室卫生管理和寝室文明建设工作的根本。党团员和学生干部在寝室管理和文明建设上要更积极、更主动,真正起到表率作用。寝室长原则上要由党团员和学生干部担任。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学生在寝室卫生管理和文明建设上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积极推动广大干部教师走向学生寝室,这不仅是抓好寝室卫生管理和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促进学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需要。各高校要全面推进干部教师联系学生寝室制度,做到每个寝室都要有一名干部或教师联系。在此基础上,鼓励所有的任课教师进公寓、进寝室。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不仅要联系寝室,还要包干联系一两栋学生公寓楼。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尝试实行书院制,在公寓设置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工作室,逐步把学生工作的重心从教学区转移到生活区,从思想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从学业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辅导,从生活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让学生在寝室里能更多地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感受到犹如父母般的关爱,进而奋发向上,自觉把寝室卫生和文明建设做好,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刘希平指出,要积极改善公寓设施条件。加强寝室卫生管理和文明建设,不仅要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和各项管理上,还必须有计划地改善学生公寓条件。各高校要把重点放在解决学生生活的突出困难上,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物品要有地方放,衣服要有地方晾,上网要有地方上,不用的东西要有地方扔。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在学生公寓增设阅读室、活动室。
刘希平强调,要切实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监督检查。要明确管理责任,建立以学工部门为主导,后勤、保卫部门协助,二级学院为主实施的管理体制。强化学工部门的牵头责任,进一步突出寝室卫生管理和文明建设的育人作用。同时,进一步研究加强和改进检查考核机制,一方面建立健全检查考核制度,做到每一幢公寓内部,每周一次进行卫生检查评比,每个学校每月一次开展公寓卫生及秩序抽检活动,教育厅每学期不定期对学校寝室卫生和文明建设进行抽查,或组织学校之间互查。另一方面,研究检查形式,多听取学生意见,积极吸收学生参与检查,做到既有效推进检查,又切实防止影响学生正常休息和学习的事情发生。要多搜集、推广、总结先进典型,努力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学生。还要积极向新闻媒体推介文明寝室建设工作的先进典型,推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教育工委、教育厅将把寝室卫生管理和文明建设纳入高校领导班子考核、党建工作考核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各个高校也应将寝室卫生管理和文明建设纳入相应的考核,学生评先评优和发展入党要考察其在寝室卫生管理和文明建设中的表现。省教育厅将会同各个高校持之以恒抓好这项工作,不仅要使学生寝室卫生状况明显改观,还要将这方面的意识和工作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内化为学校内部各个方面的共同追求,使学生在整洁愉悦的环境中,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会上,绍兴文理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嘉兴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校作了交流发言。